2020年5月19日 星期二

身為心理人我主張......

        我要主張的事主要是和人際互動有關的,但也是最容易忽略的部分,我主張透過多多擁抱彼此來減少距離感,因為身在東方的我們實在太不善表達了。

        人的基本關係大略分為親情、愛情、友情這三種,其中親情是我們多數人最早碰到的關係,可是隨著年紀漸增之後與家人之間的親密互動卻大幅減少,別說是兄弟姊妹之間,就連和父母都是,或許爸爸媽媽不排斥主動給予,可是身為孩子的人可能會因為難為情而排斥,覺得長大了和父母擁抱很彆扭,或許心裡明白自己是愛他們的,卻不願意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

        而接下來會遇到的關係不外乎會是友情,而我們的生活中不像西方國家有些會有禮儀上的親吻或擁抱,大家幾本上都是被教育說要和彼此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可以過度侵犯他人的身體或是隨意觸碰他人,尤其是男生之間更是如此,覺得抱抱是非常尷尬的行為,女生之間或許更常抱來抱去,但是隨著年紀漸增以及不同的環境,大家也漸漸不會使用擁抱來交流,最多可能在安慰對方或是重大離別的時候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而最晚遇到的關係應該會是愛情,可是在愛情裡我們卻很樂意地給予對方擁抱,甚至迫切地希望對方理解我們想法,或許會透過擁抱來感受彼此或是給予支持,而在這樣的關係裡我們也更容易主動給予擁抱或是索取擁抱(除非在一起的人比較內向或是排斥身體接觸的),但這段關係如果走入親情的環節,就很有可能因為習慣對方的存在,或是因為沒有當初的熱血沸騰而少了親密的接觸。

        想要主張多多擁抱減少距離感除了是因為常常有些文章跟演講提及外,我自己也有很多相關的經驗,先從上述三種關係中最容易獲得擁抱的愛情來說,當我覺得心情地落或沮喪的時候,對方或許沒有什麼言語上的支持,但會因為他的擁抱讓我覺得有人和我一起,又或是很累時但一定要出門前的抱抱,會覺得頓時充滿精神得到安慰。

        而友情近期最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帶營隊的時候,睡前我們都會陪小隊員回到房間睡覺,而我們在最後一天的時候主動問所有小隊員要不要抱一下,女生似乎覺得沒什麼而且也覺得開心,而男生雖然是驚訝但其實也很樂意和我們擁抱,在最後一天的活動裡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最後了和他們有特別緊密的感覺,臨走前他們也主動來跟我們抱抱說再見,在他們這個年紀要主動開口擁抱其是我覺得很不容易,但是因為他們願意而讓關係更親近。

        至於親情是我目前一直努力進步的,其中也有很多不一樣的過程,就留到報告時講給大家聽,以及擁抱到底有哪些好處。

相關資料:
大紀元:愛的抱抱 讓人際關係更親密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6/5/2/n7793086.htm

美麗日報:讓科學研究告訴你!擁抱對我們的10大健康好處
https://www.bldaily.com/life/p-447021.html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擁抱」所產生的影響可能比想像中大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6849

Newtalk 新聞:愛情紅綠燈》你今天抱抱了嗎?擁抱讓關係更美好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9-08-23/289330


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分享:要離開的人不要強留

天下雜誌: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要離開的人不要強留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0089&utm_campaign=copylink_-website_share-icon&utm_medium=website_share&utm_source=copylink

       看見這篇文章時,心裡頓時很有感觸,雖說不像大人們經歷過好幾段的過程,但是在長大的這幾年來卻有深刻的體悟。

        小時候總把朋友看得很重,而那一個常常黏在一起的好朋友卻在一瞬間和我分道揚鑣,曾經我們就連假日都膩在一起,在學校也形影不離,但隨著分班我們開始沒辦法這樣,只能放學時一起走,一起等待家長的同時分享班上發生不同的事,但或許從分班就開始有些變化了,他交了新的好朋友,但在我眼裡他仍然是我的唯一,我嘗試融入他們的圈圈卻有種插不上邊的感覺。國中,是我們的分歧點,雖然還是和以前一樣,我們一起上下學,但直到他有一次久違的說假日要來我家住,我二話不說當然答應,可是當他說出能不能幫她打扮,因為他下午要和班上同學出去時,我的心裡開始不平衡了。

        總覺得他想利用我幫他做這件事,而不是真心想找我玩,可我又不好直接問出口,或許他察覺到了我好一陣子的不愉快,最後取消了這一次的約定,但那之後我們變得極少互動。我省視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為什麼明明沒有吵架卻那麼的難受,或許我把他視為了「我的」朋友,所以當他和別人一起時內心感受到了一股背叛。

        但也從那一次之後,我開始對於「朋友」有了更好的看法,只要我單獨跟這個人相處時是舒服自在喜歡的,就算他有其他朋友我們仍然可以是好朋友,依著這樣的想法,高中時期我覺得是我目前人生中有最多朋友走入心坎的時期,因為大家都保有自己的空間,但在面對彼此時卻又願意將一切分享給對方。

        但不知道是不是像文章說的,隨著年紀的增長會越來越不花時間在「不重要」的人身上,剛上大學的我努力地跟班上所有的同學打好關係,希望可以跟所有人都打成一片,但過了沒多久我的交友圈就定型了,不想再透過其他管道再去認識其他朋友,而對於班上的同學也開始過著以自己為中心的生活,漸漸地到現在我想管好自己,把時間留給自己,而不是一份也不留的分給所有人和外務,然後把自己的狀態搞得很差。

        或許在別人的眼哩,上了大學後的我不是那麼認真地鑽研學業讀書,不管事大一大二的我,還是大三的我成績都不太起眼,但是現在的我過得很快樂,因為那些時間是因為留給自己做了想做的事,甚至有休息,而不是一直一直社交壓縮了與自己相處的時間,真的朋友不會因為我獨自在房裡休息不互動就遠去,而是會等到我精神飽滿時再一起行動。

2020年4月28日 星期二

分享:如何給孩子想回家的理由?

遠見雜誌:做父母的智慧!如何給孩子想回家的理由?



       很多年輕人上了大學或出了職場,好不容易離開原生家庭獨自在外生活,家裡的大人每每期盼著我們回去,但是卻有很多人想方設法不回家,這或許是有些原因的,本篇文就提到有些家長能會討錢和討拍,導致兒女不想回家,或是子女和父母曾經有過爭執、誤會,但卻沒有說開;如果小孩是已經成家立業的狀態也有可能是因為婆媳關係不好導致孩子不想回家。

        家裡的人盼著孩子回來這件事我非常有體會,尤其是上了大學之後。上大學之前我的平常日都是住在姑姑家,只有假日才會回家,有時因為要期中考就會不回家,那時候我爸媽就很常會問這周有沒有要回家,而上了大學後,雖然我家就在台南距離高雄很近,但因為大一大二活動較多,也是一、兩個月才回家一次,還在學校的時候姑姑跟家裡的人就會問我什麼時候會回家,而我回到家之後姑姑或姑丈便會像文章裡那樣找些理由讓我去他們家,像是手機有東西不會用等等,甚至只要我回家爸爸就會特別煮肉燉湯。我很慶幸自己的家庭關係還算不錯,讓我會常常想回家,但是我也看過真的很不好的,例如我的外公跟舅舅。

        外公在我大一的時候過世了,在過世前的好幾年外公都是住在我們家,直到後來狀況不好才住在醫院。外公在我們大家眼裡都是很隨和的,用著自己少少的退休金也不伸手要錢,也不太抱怨生活瑣事、不會罵小孩、不會管東管西碎碎念,只會安靜地看報紙和電視,偶爾在椅子上打瞌睡,在外公搬來一起住以前也不曾聽到他打電話來。

        其實我不知道外公和舅舅們有什麼過節,只知道他們都非常懶得來(?)看外公,尤其是大舅舅,只有當外公堅持不做某些事的時候,舅舅才會為了說服外公而出現一下子。像是逢年過節大舅舅來了,也只是包個紅包給外公,然後坐著吃飯看電視,也不跟外公聊天,吃完晚餐就打算要走。大舅舅明明也和我們一樣住在台南,但總是嘴上說很忙沒空來看外公,一直到外公過世前,大舅舅大概也沒去醫院看過外公五次吧,但是外公在臨走前卻還只惦記著大舅舅,用那已經沒力氣的手在白紙上歪歪曲曲地寫下舅舅的名字。

        或許他們之間真的有所過節吧,但是卻無從解開一直到最後,不知道多年以後舅舅會不會在心中感到遺憾甚至後悔,東方人或許較不善表達,但我認為和家人的心結無論如何都別一直放著。


















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分享:薩提爾溝通

遠見雜誌:薩提爾溝通:接納孩子的情緒,也接納大人的行為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1433

       本篇文章主要在描述逢年過節大家聚在一起時,常常會以逗哭孩子為樂,文章所舉的例子便是騙孩子說要燒死他的爸爸,由於小朋友不知所措而哭了出來,即便阿姨一直向小朋友表示是開玩笑,小朋友還難以停下,這時爸爸因為安撫無效改而用嚴厲的方式要求小朋友停止哭泣。

       文中的燕湘這時介入,改以別的方式安撫小女孩卻成功了。多數的父母常常在安撫孩子情緒時有文中爸爸那樣的做法,而很少父母能夠好好扮演燕湘那樣的角色,尤其是在外頭的時候,因為怕孩子哭鬧對其他人造成不便,就以大聲喝斥甚至威脅的方法來希望孩子停止哭鬧,卻忘了顧及孩子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有些父母雖然會對著孩子說:「你用講的不要用哭的」,但是卻語帶生氣及憤怒,姑且不論孩子的年齡是否可以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友善的口氣對孩子而言是更難開口的,因為害怕會再次受到責罵。

       以我姪子為例,他是我大表姊(大我24歲)的孩子(小我3歲),因為一些因素他小時候是輪流住在親戚家,沒有和媽媽一起生活過的經驗,小時候常常偷家裡人的錢去買一些玩具等等的,但是這時候就會有兩種很明顯不一樣的方式出現,二阿姨會非常生氣的責備並且質問他是不是他做的,為什麼這樣做,但在整個過程中他卻始終閉口不提;而換我媽用較為平靜溫柔的語氣問他的時,他卻開口了,他說他想要拿錢請同學吃東西、想要跟大家一起玩。我觀察了二阿姨和媽媽知道原因後的結果,二阿姨只覺得他想在學校當老大,但我媽媽很認真看待他的需求,也告訴他交朋友的方法等等,希望可以解決他的問題。

       從這一個例子來看,或許小朋友是真的需要一個可以同理他情緒、想法的人,但大人往往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即便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也不願修改,如果我們可以同理小朋友的情緒,也接受自己不足的行為是不是能讓關係更親近呢?

2020年4月7日 星期二

Kopi的狗狗們~

目前有三隻狗狗,分別是老狗狗小Moon、大狗狗黑麥、小狗狗果果